科目
kē mù科目的意思和解释
◎ 科目 kēmù
(1) [subject (in a curriculum)]
(2) 学术等按不同性质划分的类别
(3) 学校教学中指课程名目
(4) 古代分科取士的名目,始自隋唐
(5) [headings in an account book]∶会计账目
1. 法规、学术、帐目等按其性质划分的类别和名目。《旧唐书·李峤传》:“窃见 垂拱 二年诸道巡察使所奏科目,凡有四十四件,至於别準格敕令察访者,又有三十餘条……今之所察,但準 汉 之六条,推而广之,则无不包矣,无为多张科目,空费簿书。” 邹韬奋 《经历》二:“后来进了小学,最怕的科目便是算学。” 丁玲 《母亲》:“学堂里科目是很多的,国文,修身,地理,历史,总有十几门。”
2. 指 唐 代以来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。 宋 赵彦卫 《云麓漫钞》卷六:“ 唐 科目至繁,《唐书》志多不载。” 宋 陈亮 《谢教授墓志铭》:“国家以科目取士,以格法而进退之,权奇磊瑰者固於今世无所合,虽復小合,旋亦弃去。”《明史·选举志一》:“ 明 制,科目为盛,卿相皆由此出,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。” 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科目》:“ 唐 制取士之科,有秀才,有明经,有进士,有俊士,有明法,有明字,有明算,有一史、有三史,有 开元 礼,有道举,有童子;而明经之别,有五经,有三经,有学究一经,有三礼,有三传;有史科,此岁举之常选也。其天子自詔曰制举……见於史者凡五十餘科,故谓之科目。”
3. 指通过科举取得的功名。 宋 陈亮 《送吴久成序》:“少以气自豪,出手取科目,随輒得之。” 明 宋濂 《汪文节神道碑》:“忠孝大节,揆古无让,於今无媿,可谓不负於科目矣。” 清 金人瑞 《春感》诗之四:“半生科目沉山外,今日 长安 指日边。”
4. 指科目人。 元 刘壎 《补史十忠诗·枢密闽广宣抚史陈公》:“不有二忠存,千古笑科目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“这太守姓 雷 ……年纪六十多岁,是个老科目。”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九:“ 李文贞公 光地 以 直 抚入相, 桐城 方侍郎 苞 叩之曰:‘自入国朝,科目躋兹位者凡几?’”
科目的近义词
◎项目xiàngmù事物按性质分成的类首先兴办关键性的建设项目事物分成的门类。叶圣陶《倪焕之》二五:“教育这个项目当然是不容轻易忽略的。”洪深《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》上篇二:“它们的式样、大小、制造的材料、使用的方法等等,项目繁多。”秦牧《艺海拾贝·核心》:“生动的语言...
科目的词语分解
1.学术或业务的类别:~目。文~。理~。专~。牙~。妇~。2.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(级别比处低,比股高):秘书~。财务~。总务处下面分三个~。3.科举考试,也指科举考试的科目:~场。登~。开~取士。4.科班:坐~。出~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科,如松柏目分为松科、杉科、柏科等,鸡形目分为雉科、松鸡科等。科以下为属。6.姓。7.法律条文:金~玉律。作奸犯~。8.判定(刑罚):~刑。~罪。~以罚金。9.古典戏曲剧本中,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,如笑科、饮酒科等。
1.眼睛:有~共睹。历历在~。2.网眼;孔:八十~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~之多。3.看:~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~。细~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~。药~。剧~。7.名称:题~。名~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~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